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Clinical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x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omplicated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 抗栓治疗

摘要:
目的分析并总结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SAH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以及预后。结果 8例cSAH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58岁(43~68岁),男女各4例,病因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多见,也可见于脑淀粉样血管病、心源性脑栓塞、肿瘤放疗、烟雾病以及不明原因。临床症状有意识障碍、头痛、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失语、肢体抽搐等,8例患者均出现或伴有短暂的偏身肢体运动和/或感觉障碍。6例cSAH发生于急性脑梗死同侧,2例cSAH发生于急性脑梗死对侧。6例(75%)出现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所有患者给予对症及病因治疗,其中3例考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1例考虑心源性栓塞患者给予抗凝治疗。8例患者90 d mRS评分均≤2分,且随访期间均无新发血管事件。结论 cSAH合并急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病因多样,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或闭塞最常见。cSAH与梗死区域可位于同侧或者对侧。给予对症及病因治疗预后良好。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0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