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单位:
[1]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2]100041,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
[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分泌科, 沈阳,110004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4]200065,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
[5]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广州,510080
广东省人民医院
[6]266000,青岛市立医院内分泌科
[7]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8]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沈阳,110001
[9]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
[10]300070,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科
[11]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2]57010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13]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14]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15]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 成都,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17]210002,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
[18]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内分泌科, 西安,710032
出处:
ISSN:
关键词:
格列美脲
糖尿病
2型
新诊断
摘要:
目的 分析格列美脲单药起始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是GREAT研究的一个亚组分析,GREAT研究观察了格列美脲单药起始治疗对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分析筛选GREAT研究人群中病程小于6个月且未服用过任何抗糖尿病药物的2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格列美脲治疗16周后,HbA1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稳态模型评估的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腰围较基线的变化,研究终点时HbA1C<7.0%的达标率并分析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格列美脲治疗16周后,HbA1C从9.21%±1.65%下降到6.69%±0.83%(P<0.001),空腹血糖从基线的(10.15±2.13) mmol/L降到(7.23±1.50) mmol/L,餐后血糖从(17.21±4.14)mmol/L下降到(11.62±3.34) mmol/L.研究终点时HbA1C<7.0%的达标率为69.7%HOMA-β显著升高,从17.21±15.19[11.62(2.90,115.8)]升高到41.13±44.12[28.00(5.1,360.00)],HOMA-IR显著降低,从2.32±1.90[1.76(0.60,12.80)]降至2.07±1.74[1.63(0.4,12.3)].报告的症状性低血糖发生率为18.2%,经血糖检测≤3.9 mmol/L证实的低血糖发生率为3.8%.结论 格列美脲单药起始治疗可有效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益于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安全性总体良好.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郭晓蕙,吕肖锋,韩萍,等.格列美脲起始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GREAT研究亚组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12):97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