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文章类型:
单位: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3]江苏省人民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
[4]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5]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8]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9]福建省人民医院
[10]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1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5]珠海市人民医院
[16]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17]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18]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9]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2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2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22]河南省人民医院
[2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24]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5]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2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
妇产医院
[27]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8]安徽省立医院
[29]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30]四川大学华西二院
出处: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诊断
治疗
摘要:
<正>子宫内膜增生定义为子宫内膜增生程度超出正常增生期范畴,分为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两类[1]。长期无孕激素保护的雌激素暴露是子宫内膜增生的主要发病机制,相关高危因素包括:生殖内分泌相关因素、医源性因素、代谢相关疾病、合并分泌性激素肿瘤及遗传因素等。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增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2],绝经前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频率、规律性、经量和(或)经期的改变,或经间期出血;绝经患者主
基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疑难重症及罕见病
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专题(Z220013);
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2022-PUMCH-A-117,2022-PUMCH-B-083,2022-PUMCH-C-010,2022-PUMCH-C-022,2022-PUMCH-D-003)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李雷,田秦杰,陈晓军,等.中国子宫内膜增生临床诊疗路径(2024年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4,40(04):417-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