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上海 200065
出处:
中华骨科杂志.2024,44(2):87-95.
ISSN:
0253-2352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
内固定器
摘要: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背尺侧骨块累及月骨窝关节面1/8至1/3的AO分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背尺侧骨块累及月骨窝关节面1/8至1/3的C型桡骨远端骨患者5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掌侧钢板组(单纯采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56.7±10.1)岁,C1型10例、C2型7例、C3型5例;掌侧钢板+背侧钢板组(采用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钢板治疗)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55.7±8.1)岁,C1型4例、C2型5例、C3型6例;掌侧钢板+背侧螺钉组(采用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螺钉治疗)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53.5±11.6)岁,C1型7例、C2型5例、C3型6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影像学指标、腕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时间(14.9±2.2)个月(范围12~1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2.4±2.3)周(范围9~16周)。掌侧钢板组、掌侧钢板+背侧钢板组、掌侧钢板+背侧螺钉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54.3±7.6)min、(70.7±5.9)min、(65.8±7.1)min,掌侧钢板组患者手术时间更少(
F=27.04,
P<0.001)。三组患者术后CT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背尺侧骨块残留移位距离分别为[(1.3±0.8)mm、(0.6±0.4)mm、(0.7±0.4)mm]、[(1.1±0.8)mm、(0.6±0.4)mm、(0.6±0.6)mm]、[(1.4±0.8)mm、(0.7±0.4)mm、(0.7±0.5)mm],掌背侧联合内固定两组的移位距离小于掌侧钢板组(
P<0.05)。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分别为44.2°±4.6°、47.7°±5.9°、48.8°±5.1°,背伸活动度分别为39.8°±6.2°、44.3°±4.6°、44.7°±5.1°,腕关节DASH评分分别为(23.0±4.2)分、(20.1±4.1)分、(19.4±3.0)分,VAS评分分别为(2.3±1.2)分、(1.6±1.3)分、(1.3±1.0)分。掌侧钢板+背侧钢板组患者腕关节掌屈和背伸活动度、DASH评分优于掌侧钢板组(
P<0.05);掌侧钢板+背侧螺钉组患者的腕关节掌屈和背伸活动度、DASH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掌侧钢板组(
P<0.05)。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VAS及DASH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掌侧钢板组2例患者出现复位丢失、3例出现腕关节慢性疼痛,掌侧钢板+背侧钢板组1例患者出现背侧肌腱激惹,掌侧钢板+背侧螺钉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对背尺侧骨块累及月骨窝关节面1/8至1/3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掌背侧联合内固定可提高背尺侧骨块的复位精度及稳定性,有助于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联合背侧螺钉与背侧钢板内固定疗效相当,但螺钉内固定并发症较少。
基金:
上海市“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20Y11912600);上海市同济医院重大疾病多中心临床
研究项目(ITJ(ZD)2202)
第一作者:
季佳庆
第一作者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上海 200065
通讯作者:
樊健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季佳庆,张鑫,钱继魁,等.背尺侧骨块累及月骨窝关节面1/8至1/3的AO分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24,44(2):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