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三例脑干出血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 Secondary to Brainstem Hemorrhage: Clinical Analysis of Three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环路 磁共振 临床表现

摘要:
目的:对三例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既往文献报道的脑干出血继发HOD病例进行系统性分析。方法:对三例确诊HOD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在PubMed、EMbase数据库中检索既往脑干出血继发HOD相关病例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三例患者平均年龄57.3岁,HOD的临床症状分别延迟于原发病变4月、3月、4月出现。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腭肌阵挛、眼球震颤、头部震颤、共济失调等。原发病灶均在脑桥;在MRI上均表现为体积增大的下橄榄核及T2WI高信号。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既往病例共39例,男25例(65.9%),女14例(34.1%);平均年龄50.7岁;原发病变为海绵状血管瘤出血16例(41.0%),原发性脑干出血23例(59.0%);临床症状迟于原发病3月至15年出现(中位时间6月),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腭肌阵挛(38.5%)、肢体或头部震颤(33.3%)和眼球震颤(30.8%)等。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的好转率46.2%;手术治疗的患者3例,均明显好转。结论:HOD的诊断主要依赖MRI和典型临床表现,但各病例间临床特征的异质性较大。脑干出血继发HOD患者中ION单侧受累较多,出现Holmes震颤的比例相对高,药物治疗总体效果有限。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2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