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抽动障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研究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出处:
ISSN:

关键词: 精神卫生 行为 回归分析 儿童

摘要:
目的 研究抽动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为合理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神经门诊就诊的69名抽动障碍(TD)儿童作为病例组,并按性别与年龄匹配同期69名非TD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量表41项(SCARED-41)、长处和困难问卷(SDQ-25)及儿童抑郁量表10项(CDI-10)等,分析TD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结果 TD组与对照儿童组SCARED-41总分、SDQ-25总分及SDQ-25困难部分、CDI-10总分分别为(22.1±12.5,13.3±12.3)(21.1±6.0,15.9±3.4)(15.6±6.3,9.3±3.6)(3.7±2.9,2.6±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Z值分别为3.8,13.9,6.9,-2.6,P值均<0.05)。对TD组儿童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学历大学本科对SDQ-25情绪症状、大学专科对SDQ-25亲社会行为(B值分别为-2.20,2.14),父母管教态度宽松对SCARED-41广泛性焦虑、担心对SDQ-25多动(B值分别为-7.44,3.00),电子设备使用时长对SCARED-41躯体化/惊恐、学校恐怖和SDQ-25品行问题(B值分别为0.49,0.30,0.20)及运动强度小强度对CDI-10(B=-0.15)等量表得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TD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及行为问题,并与母亲学历、父母管教态度、电子设备使用时长及运动强度等因素相关。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